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读者活动 > 详细内容
书香致远·品评经典——河西区图书馆书评征集作品展播(八)
发布时间:2018-11-27 浏览次数: views

 

 

文如 深凝重

——读《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文章作者:陈祥其

  一直期望拜读知名作家贾大山的佳作。因为一是听说习总书记很赏识贾先生的文采与人品,想必有其不同凡响之处;二是听说贾先生也曾有过上山下乡经历,同为知青,浓郁的知青情结使我格外关注知青身份作者的作品,很想看看这位与贾平凹并称二贾写作高手究竟是如何写农村写农民的,好好向名家学习。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收录作者42篇短篇小说,这些文章不表风花雪月,绝大多数是写人,写社会底层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每每借文中主人公之口说出了平民百姓想说的心里话。通读全文,感觉贾先生的文章文风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突出特点是篇幅短、寓意深文章构思故事情节不落俗套,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往往出人意料、余韵绕梁;笔锋幽默,绵里藏针针砭时弊陋习,充满政治智慧。

看得出来贾大山写的都是他所熟悉的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文集前半部在乡言乡,讲述乡下人的平凡生活故事;后面数篇,描写小县城里几家商铺掌柜担水的,卖小吃的等城市贫民在社会大变迁时的坎坷际遇。这些文章皆是从凡人着笔、小处落墨,见微知著,以小喻大,深刻鲜明地折射出当年社会的政治生态,底层人群现实生活状况,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掩卷回味,这些文章净化心灵,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启迪。

  其中梦庄记事系列故事特别引人入胜。有的篇名似乎刻意两两对仗如《俊姑娘》与《丑大嫂》;《定婚》与《离婚》),前后脚结伴入书,令读者颇感新奇有趣。

  《俊姑娘》与《丑大嫂》,分别写村民心目中美与丑两位女性,前者是下乡插队女知青,后者是嫁到梦庄的农家女。插队女知青因长相俊美,被男女村民“羡慕嫉妒起外号贬损,评工分压分,争取入团拒之门外;岂料不幸工伤毁容后峰回路转,屡遭白眼的处境反改善了而那位眼“萝卜花”的年轻农妇,虽脏且丑,被众人夸赞为“朴素”“放心”。忽然一反常态不甘为丑,戴墨镜遮,照镜子化妆,被认为不正经,不正常。人世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在梦庄,年轻女人仅仅因为天生丽质或追求美丽形象屡遭众人非议刁难、伤害打击,真是岂有此理!美与丑标准颠倒,人性之扭曲,令人唏嘘!

《定婚》与《离婚》反映的是农村的婚姻状况。

《定婚》,因为家里贫穷,一家亲哥俩说亲困难。上过几天学的弟弟尽管有姑娘追求也不敢接受,执意等哥哥定了婚自己再谈恋爱,为此立字据将少得可怜的房产树木全归哥哥所有。小叔子的心上人深明大义,感动了兄嫂。结尾,坐月子的嫂子让未来的弟媳帮她做鞋,准弟媳拿到鞋样子感动的泪如雨下,原来,那鞋样儿,是用那字据铰的”,这意思明了嫂子毁掉字据就是明确表示不要独占那份少的可怜的家产!将心比心,善有善报。

  《离婚》,起因不是因为常见的家暴或一方出轨,而是农家夫妇俩口子婚姻迥异、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导致夫妻矛盾日益加深难以长久相处。男人把让老婆整天能吃上豆腐当成爱的奉献,厮守家中天黑睡觉当成天经地义的婚后生活模式方要走出锅台炕头小天地去看大千世界,要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女方为此提出离婚是正当诉求,妇女解放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必将冲破千百年来禁锢女性精神自由的三从四德旧观念的藩篱。

  贾大山善于写农村女性。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农村妇女的形象立体丰满栩栩如生,而不是单薄的脸谱化。

《干姐》,一位农村青年妇女,长相俊俏斯文,偏偏爱讲粗话,其实心底纯洁善良,毫无淫邪。归根结底,农村文化贫乏,是人们扯臊成风习以为常的缘由。

《花市》,那位卖花姑娘偏不买有几个臭钱就趾高气扬的小干部的帐,舍高就低、主动落价把一盆人见人爱的令箭荷花卖给了无权势背景的农村老汉,并坦荡无畏自报姓名住所,快言快语辛辣地讥讽回敬了那个巴结上司藐视乡巴佬、狐假虎威恼羞成怒的小官。一个不畏强权,同情弱者的年轻姑娘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笑傲花丛,其光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年头岁尾》和《劳姐》两篇主题都是写纠正农村干部不良作风的。

《年头岁尾》,面对以往村官不喝酒不办事的惯例,年根儿底下,一户村民老公母倆为庄户人家的头等大事——宅基地分配——伤透脑筋。老婆子认为既然用酒瓶子维护上级政策是时下通行办法,必须照方吃药。她埋怨老头子不会来事。老头子也的确不善于请客吃饭攀附权贵这一套,每每被老伴逼着出阵,总是畏缩不前、打退堂鼓,编瞎话敷衍了事。事情的结局是老头子欣喜地看到了宅基地分配榜上有自家名,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土改分房分地,发大水发救济粮款,咱也没请谁啊,(该分得的不是都得到了吗?)老伴则用一句朴实的话肯定了纠风的重大意义(老村长)有改志,活该他们打不倒”。

《劳姐》的是文革过后,一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部老杜为了完成农村清欠任务,一门心思出政绩、得锦旗急于向上表功,不体恤民情,使一位困难户大娘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大娘被得逼砍枣树卖口粮还债对老的蜕变失望之极。可在有人居心叵测要整老时,老大娘深明大义,念及革命有功,虽有缺点,但毕竟不是坏人,不应打倒,面对外调取证者答非所问,拒绝落井下石。老杜平反复出后再次进村蹲点,想住到老房东大娘家里。倔强的老大娘不攀高枝,拒不接纳。这种“不近情理”的举动引起老深思,悟出隐忧——现在不留我们不怕,好在是和平环境嘛。言外之意,干部作风不改势必恶化干群关系,失掉民心一旦政局突变,战争爆发,就会成为丧失根据地堡垒户的离水之鱼,危在旦夕必败无疑。这看似轻描淡写波澜不惊的点睛之笔振聋发聩!

  贾大山的小说主题鲜明,爱憎分明。笔锋犀利,力透纸背。

  《花生》,讲述了发生一个全县有名的花生之乡的悲剧故事——队长家的小孩子因偷吃花生而丧命那年月花生是国家的油料,大公无私的队长对本队生产的花生看管的很紧,对爱女也不网开一面。春播时,队长的媳妇收工偷带回家一把花生给闺女吃,队长发现了一巴掌煽过去,女儿被打哭,花生豆卡在气管里不幸身亡。下葬时,因贪吃几粒花生而送命的小女孩又被姥姥抹了一脸锅灰,在脸上砍了一斧子,不允许她脱生转世回村回家,这种愚昧迷信对那个意外夭折的小生命是何等残忍!告别贫穷时代,每当吃花生的夜晚,因吃花生冤死的小女孩都托梦给作者,要求叔叔,给我洗洗脸吧……。一个柔弱委屈的幼小灵魂在梦庄飘荡。让人读后心灵震撼,久久不能忘怀。

《坏分子》,四清工作队负责人热衷于让一位并非运动对象(干部)但与队干部有染的年轻小媳妇交待“花案”细节,居然许诺她,若靠近工作队、当积极分子,可以入党。此人挑逗妇女的卑劣伎俩被识破后,气急败坏骂小媳妇是地地道道的坏分子。实际上,谁是真正的坏分子,不是昭然若揭吗?

《拴虎》,穷孩子过年放炮蹦穷挨批不服,老师奉上级指示上纲上线对该生批评帮助。课堂发问循循善诱:穷,代表什么?学生齐答:(穷)代表贫下中农——,代表社会主义——!这荒谬绝伦认知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非常年代灌输式政治思想教育的真实记录。就如同我们当贫困愚昧而无自知之明,还夜郎自大地认为,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劳苦大众要靠我们去解放拯救。多么可怜可悲可笑至极!教从根子上出了问题,误国害民。实事求是,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任重道远。

贾大山曾敞开心扉向文友告白,自己不想再用文学图解政策,也不想用文学图解弗洛伊德或别的什么。我只想在我所熟悉的土地上,寻找一点天籁之声、自然之趣,以愉悦读者,充实自己。(见铁凝回忆贾大山文章)诚如斯言。作者铁肩担道义、坚持真理、敢讲真话,刚直不阿。其人品德令人敬佩。